退休醫生再三警告:中風前3天,睡覺時會出現這個症狀,早點發現能救回你一命!可惜很多人錯過了 #中風 #腦梗 #心血管病
2023-10-29     陳天雨     22K     反饋

中風,往往被譽為「沉默的殺手」,發作突如其來,致殘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。一位退休醫生近期多次強調,中風前往往會有預警信號,其中,睡覺時出現的一種症狀,尤其需要警惕,及早發現並及時就醫,或能挽救生命!

這位醫生指出,中風的早期症狀往往不夠明顯,容易被忽略。很多人認為只是因為疲勞、姿勢不適等原因引起的不適,沒有引起足夠重視。然而,在發病前的3天左右,某些症狀可能會逐漸出現。其中,睡覺時的異常感受,是重要的預警指標。

具體來說,患者可能會在入睡或睡眠中,突然感到一側臉部麻木、無力,或者出現口角歪斜、流涎的情況。這種麻木感可能忽強忽弱,讓人難以判斷。此外,部分患者還會感到頭暈、頭痛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,甚至出現視力模糊、言語不清等情況。

為什麼睡覺時更容易出現這些症狀?醫生解釋,睡眠時,人體處於放鬆狀態,對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,而大腦皮層的抑制作用減弱,原本潛藏的病灶更容易顯現出來。因此,如果在睡覺時出現上述症狀,切不可掉以輕心。

那麼,如何判斷是否是中風的早期信號?醫生建議,可以進行「FAST」自測:

  • F (Face):觀察臉部是否對稱,讓患者微笑,觀察口角是否歪斜。
  • A (Arm):讓患者雙手平舉,觀察雙手是否能保持平衡,或者一側手臂是否出現下垂。
  • S (Speech):讓患者說一句簡單的話,觀察言語是否流暢,或者出現口齒不清的情況。
  • T (Time):如果出現上述症狀,請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,爭分奪秒。

中風的治療黃金時間非常有限,一般在發病後的3-6小時內,通過溶栓等方式進行干預,效果最佳。因此,一旦發現疑似中風的症狀,切不可延誤,及時就醫才是最佳選擇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中風的風險因素有很多,包括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吸菸、肥胖、缺乏運動等。因此,平時要注意控制血壓、血脂、血糖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定期體檢,降低中風的發生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