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酸偏高,作為一種常見的健康問題,往往在早期症狀不明顯,容易被忽視。但如果長期不控制,尿酸值持續升高,就可能引發痛風、腎臟疾病等問題。而當尿酸值升高到一定程度時,尤其是在夜間,身體會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,值得我們警惕。
關節疼痛,夜間加劇
這是尿酸偏高最常見的表現之一。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腔內,引起炎症反應。夜間由於體溫降低,血液循環減緩,使得尿酸鹽結晶更易沉澱,刺激神經末梢,導致關節疼痛加劇。疼痛部位多見於大腳趾、腳踝、膝蓋等部位,表現為劇烈疼痛、紅腫、活動受限等。
夜尿頻繁,影響睡眠
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產物,主要通過腎臟排出。當尿酸值過高時,腎臟的負擔加重,可能導致腎臟濾過功能受損,夜尿增多。頻繁的夜尿會干擾睡眠,導致睡眠質量下降,出現疲乏、精神不振等症狀。
睡眠中出現肢體麻木
高尿酸鹽結晶除了沉積在關節腔內,還可能沉積在皮膚軟組織和血管周圍。當結晶沉積在肢體神經周圍時,會壓迫神經,引起肢體麻木、刺痛等症狀。這種麻木感通常在夜間加重,因為夜間血液循環減慢,使得結晶對神經的壓迫更加明顯。
不規律的夜間手腳抽搐
高尿酸值可能影響鈣的代謝,導致血鈣降低,從而引起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。這可能導致夜間出現不規律的手腳抽搐,通常發生在小腿、腳趾等部位。這種抽搐感通常比較劇烈,會嚴重影響睡眠質量。
需要強調的是,以上表現並非尿酸偏高所特有的,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。如果出現以上症狀,建議及時就醫,進行相關檢查,明確診斷,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。通過健康飲食、規律作息、適度運動等方式,積極控制尿酸值,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尿酸偏高帶來的危害,擁有一個健康舒適的睡眠。